古鈞臺是禹州作為華夏第一都的標志性古建筑。據禹一種舊志載,古鈞臺原在三峰山東麓。《竹書紀年》曰: “夏啟元年,帝即位于夏邑,大饗諸侯于鈞臺”。 鈞臺之饗實為開國大典。標志著華夏民族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建立。夏朝末年,夏桀殘暴無道,囚湯于夏臺( [詳細]
以上筆者講了 “禹州佛緣”七則故亊,大都是我印象較深或作過些調查考證的故事。其他還有許多禹州佛跡,筆者雖然也有所接觸,但知之甚淺,只是淺嘗輒止而已。 比如:梁北鎮的杜崗寺,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,寺院現存建筑以清代為主,有大雄寶殿、觀音殿、地藏 [詳細]
2016年寒冬,我和南開大學教授安旭表兄,應邀回禹參加畫事活動期間,參觀了近年來新修復的“十三幫會館”景點。在一面山墻前面,我突然看到一尊腳踩蓮花寶座,高達五米的觀音菩薩白石雕像。身材豐腴而勻稱,眉目慈祥而有神,右手持一支柳葉,左手握一寶瓶, [詳細]
2012年5月,我回故鄉再訪禁溝往回走時,見左手路邊有一破敗不堪的磚石大門洞,高約7米,寬約15米,門洞上面碎石、爛磚和泥土堆積達3米厚,長滿了雜樹、葛根和野草,盤根錯節,郁郁蒼蒼,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。 記得小時候每次路過這里時,也曾看見在高涯 [詳細]
玄奘( 602年—664年),俗名陳袆,唐代高僧,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,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,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。 玄奘十三歲出家,二十七歲從長安西游,歷盡千辛萬苦,到達印度,四十三歲回到長安,帶回經書 657部,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 [詳細]
魏晉以后,在禹州城內西北隅,逐漸形成了一方占地上百畝的佛文化圣地,這里建有多座佛教寺院和古廟,一時成為古都神圣凈土之地。此地西端,早在北魏時期建有 “天寧萬壽寺”,其后寺內供奉有宋、明皇帝的賜書。 唐代武則天大周年間,在此地東側又建起了前己 [詳細]
對糧食工作實行統購統銷政策,是新中國建立之初,學習蘇聯經驗推行計劃經濟的一部分。我當時雖然年齡尚小不諳世事,但后來我參加了糧食工作直至退休,也算是一位糧食統購統銷的親歷者之一。因為這項政策對每位親歷者都有刻骨銘心的感受,所以我接受一位師長 [詳細]
明清至民國,禹州為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,又曾是 “富冠海內”的“天下名都”,商賈云集。各種廟會和祭祀活動很是頻繁。而演戲不僅是祭祀活動和廟會的烘托形式,又是富紳玩樂或者炫耀的一種方式。于是,專業戲班應運而生。而戲班的供養并非易事,一要有 [詳細]
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期,浮夸成風。當時禹縣淺井區(下轄五個小鄉:馬溝、淺井、扒村、下宋、蔡寺)發生了一件真實的荒唐故事,令人啼笑皆非。 一九五八年冬季,淺井區政府號召開展冬季積肥運動,要求全區 46個村大放衛星,對行動遲緩,工作不力的村支書要 [詳細]
解放前,禹州藥業、布匹、煙業發達,萬商云集。 加之外地逃難的人群流落于此,人口增多,隨之,商貿飲食行業也繁盛起來,其中不乏具有地方傳統風味小吃,頗受人喜愛和關注。 牌子館包子 地處城內黌學門東南角處,有一經營面食和水煎包的飯館,因掛有經營標志 [詳細]
五代青石塔 位于古鈞臺街南頭路西,又名八角琉璃井。系五代時建造的一座十分精美玲瓏的石經幢。高約丈余。外建一瓦房。 對于此塔,百姓中流傳塔下有一深井,可通海眼,故建塔以鎮之。 五代青石塔(已毀) 教之忠供稿 以前,曾有好事者欲搬掉石塔,向下挖掘, [詳細]
三峰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城西南,距城十余華里,它拔起在開闊的原野之中,自西向東迤邐二十多華里。這里就是我國歷史上蒙古滅金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—— 三峰山大戰的戰 [詳細]
在禹州市火龍鎮西王莊行政村,許洛公路北側,有一個不大的自然村一巧匠王。說起這個村名的誕生,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。《禹州市志》、《禹州市地名志》分別都有記載。 巧匠王的村名原名 “王村”,村民皆自山西洪洞遷來。因村民以挖制木瓢為主要副業,技藝精 [詳細]
位于南京高淳區椏溪鎮的王家場村,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,村里住著90多戶村民。然而,雖然村名叫王家場,但卻住著清一色的史姓村民。現如今,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宅,也足以證明王家場村的悠久歷史。 昨天上午,記者在王家場村看到了史姓村民至今保留完好的 [詳細]
黃姓是中國第七大姓,全世界有6000萬人,中國有2300萬人,其中廣東是黃姓族人最多的省份,占全國黃姓人口總數約19%,在古代廣州,黃姓更是人口最多的姓氏,這從廣州分布的近100座黃姓祠堂也可以看出來。 黃姓也是黃帝的后裔。其得姓有二種說法,一是帝舜時代 [詳細]
侯先生暢想,明年他要帶家人來看看祖先 記者 吳佳弘 黃謹 通訊員 蔡敏 文/圖 侯先生是馬來西亞僑胞,今年48歲,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,中文和閩南語都略顯生澀。他說,他跟家里人約好了,用五年的時間來尋根,找不到,就再也不找了。 一開始,這只是一個普通的 [詳細]
蕭氏宗族保存完好的牌坊 蕭氏宗族保存完好的族譜 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,漢朝被追封為文終侯的蕭何,對漢代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。記者今日從四川省三臺縣文管所了解到,該縣黎曙鎮境內發現蕭何后裔,不但有保存完好的蕭氏族譜,而且還有清朝時期的忠孝牌坊。 7 [詳細]
在中國大部分地區,宗祠是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、舉行祭祖活動、從事家族宣傳、執行族規家法、議事宴飲的地方,被視為宗族歷史與榮耀的象征,不住人,多為獨立建筑。而廣東梅州客家宗祠卻與其不同,存在著獨特的人神共處的生活現象。 在過去,客家人為了自身安 [詳細]
孫水娟的藝
王劍冰丨瓷
鳳山腳下尋
當代鈞瓷價
傳承延續經